全国(24小时)销售热线:18826586552
圆筒机|塑料圆筒卷边机|PVC封底机|蛋糕盒成型机|价格型号-易游官网入口15年品牌 免费咨询 24小时销售热线
您的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新闻

易游官网入口:“红”“绿”相映总相宜——托底性帮扶看恩阳

来源:易游官网入口    发布时间:2025-09-01 14:10:16

易游体育官网下载安装:

  “你看这批淫羊藿长得多好!等天气凉快些,就能开种第二批了。”8月25日,在位于恩阳区文治街道元窝社区的淫羊藿种植基地内,村民杨大云一边除草,一边招呼记者近前察看,“我们现在用的是科学化、精细化的种植和管理模式,淫羊藿的成活率都超过百分之九十了。”

  2023年9月,我省启动对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,确定由宜宾市进行结对帮扶恩阳区。两年来,宜宾市结对帮扶恩阳区工作队(简称“帮扶工作队”)瞄准“2027年摆脱欠发达县域地位”目标,成立了5个党组织结对共建专班,与10个村(社区)开展结对共建,结合“推动业务工作、助力当地增收、帮带本土人才、强化相互交流”四项主责,积极探索托底性帮扶路径。

  一片叶子,一颗高粱,一枚电池透视帮扶实效。短短两年时间,帮扶工作队以产业为牵引,将一个个好理念、一批批新品种、一个个好项目引入恩阳,为当地产业高质量发展添动能,为群众增收致富增活力。在“红”“绿”相映中,这群怀揣赤子之心的人们,以山一般的坚韧、水一样的柔情,将远方的深情厚谊,化作滋养恩阳发展的蓬勃力量。

  8月25日清晨,72岁的杨大云踏着露水走向淫羊藿种植基地,准备开始一天的劳作。成片种植的淫羊藿在清晨的微风中摇曳舒展。在他身后,连绵的青山刚刚苏醒。

  今年4月,在宜宾市结对帮扶工作队的牵线搭桥下,四川国药天江药业公司与四川泽通农业公司为元窝社区提供了药苗、技术上的支持和销售经营渠道帮扶,由此开启了当地规模化种植淫羊藿之路。经过对当地自然条件和淫羊藿品类药性的综合考量,最终选择药性最高的柔毛淫羊藿进行种植,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之为“柔毛儿”。

  种植淫羊藿的选点位置位于元窝社区一处半山腰,原本这里是一片低效闲置土地,周围植被茂盛。帮扶工作队队员、元窝社区联合党支部付建回忆,“建基地之前,地周边的杂草长得快赶上人高了。经过两个月的土地整理,第一期80亩的种植基地开始成型。”

  第一批淫羊藿种植期间正逢今年干旱少雨,当地村民和帮扶工作队成员们可谓“煞费苦心”。“5月中旬种植完成的时候,天气就开始热了,一旦气温超过30℃淫羊藿就不生长,帮扶工作队及时协调专家驻点指导,协助我们搭建遮阳篷,安装喷淋设施。”元窝社区党支部书记罗仕周站在烈日下,手指远处山坡上连片的遮阳篷,当初的焦灼已转为眼前的欣慰。

  “一定要用手掌压紧苗子,防止将泥土扯松,影响苗子生长!”付建不时大声提醒劳作的村民。午后的太阳热气更盛。棚内,村民们正细心地压紧淫羊藿根部、扯着杂草,一株株、一丛丛地精心呵护着长出嫩叶的淫羊藿。那些守在种植田大棚里的时光,已经将付建从淫羊藿种植的“小白”变成了种植专家。

  放眼望去,林间的土地上整齐排列着被黑色遮阳篷保护的种植田,喷淋装置均匀分布其间,适时为淫羊藿降温保湿。一阵微风掠过,遮光篷被轻轻掀起,吹拂着一丛丛肆意生长的淫羊藿。

  掰起手指头,罗仕周细细地算起收入账:“这一期先种80亩,紧接着第二期计划种120亩,预计每亩产量能达到70千克到80千克,采摘叶片后,再以120元每公斤的价格销售给工厂。”听到这些,杨大云眼中满是憧憬。

  8月25日下午,初秋的阳光为大地镀上红晕。帮扶工作队队员余井康驾驶着车辆,熟练地在蜿蜒的山路中行驶。自帮扶工作开展以来,这条路,他和队友们已走过无数次。

  车刚停稳,旱谷社区党支部书记冯平便迎上前来,拉着一同前往的帮扶工作队队员李念东就往高粱地里钻。“李主任,你看,最后一批补种的高粱也快成熟了!”他们身后的高粱地里,村民们正挥舞镰刀,忙着收割成熟的高粱。

  旱谷社区与高粱的这段“缘分”,始于宜宾市在农业育种资源和种植技术上的“宜字头”优势。依托“宜宾所能”对接“恩阳所需”,帮扶工作队创新构建“科技研发在宜宾、成果转化在恩阳”的合作模式。宜宾市农科院携专家团队常驻恩阳,将实验室建在田间地头。土壤样本分析、品种对比试验、综合成本测算……最终,筛选出“宜糯红4号”高粱品种。

  与此同时,在帮扶工作队的积极推动下,多家宜宾市的白酒企业与旱谷社区及周边村携手,建立起以订单种植为纽带的“高粱友谊”。高粱成熟后,由酒企统一收购,不仅有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,也为村民拓宽了增收致富的渠道。

  “宜宾酿酒企业对优质原料有长期稳定的需求,推广高粱种植可以更加好地保障农户收益,让大家种得踏实、收得放心。”李念东回忆起谋划种植高粱项目时的初衷。

  今年气候干旱,为保住收成,旱谷社区先后补种了5次“宜糯红4号”高粱苗。李念东指着一片青黄相间的高粱穗解释道:“补种时间不同,所以成熟期不一致,大型机械收割易引起浪费,现在只能人工用镰刀进行穿插式收割。”

  相较于机械化作业,人工收割成本显著增加,但也为村民提供了就近增收的机会。

  村民们听说割高粱穗一天能挣80元,而且还能为村集体出力,纷纷自发前来。“我们每天早上6点开始割高粱,5点左右就有人提前来准备开工了,大家积极性很高。”冯平一边仔细核对着出工名单,一边清点当天的工钱。李念东看着忙碌的村民说:“因为这一个项目是村集体经济,成本由集体承担。村里把工钱直接发给村民,大家的钱袋子也鼓了。”

  谈及成本,李念东和冯平站在田埂上算起了经济账。“每斤高粱能卖到3.8元,除去成本,还能为村集体带来可观收益。”冯平翻看着手机里的收成记录,脸上带着笑意,“第一批高粱收了3万斤,已经卖到宜宾南溪区的酒厂;第二批预计还能收2万多斤。明年种植经验更丰富,收成一定会更好。”

  一天的收割即将结束,村民陈强背着装满高粱穗的背篓往晒场走去。同村的张玉群和高文英正用钉耙将高粱铺开。高粱穗在阳光下折射出丰收的光芒。

  晒场边,李念东拉着冯平说着下一步的发展计划:“今年可以试着把高粱秆收来做成牛饲料;明年进行机械化收割,把高粱秆直接打碎在地里当肥料。过段时间,几口鱼塘也可以发展休闲垂钓……”

  黄昏将近,远处,一行白鹭飞过高粱低垂的田野,掠过丰收的“大地红妆”,飞向连绵的青山。村民们背着装满高粱的背篓,陆续往晒场赶来。

  搅拌机低声轰鸣,分切机精准切割,银光闪闪的锡箔纸在自动化流水线上穿梭。经过涂布、烘干、辊压、分切等十多道精密工序,一枚枚凝聚宜宾情怀的“巴中造”锂离子电池走下生产线。

  “原料搅拌要满8个小时,就像醒面一样,急不得。”在绿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,管理员康渤拿起一片锡箔纸,向记者演示涂布工序的原理。在他身后,几名工人在流水线旁专注地操作,目光紧盯着机械运转。

  这个锂离子电池生产车间,位于巴中市临港产业园内的“园中园”——宜宾恩阳电子信息产业园。该产业园承接宜宾新能源产业溢出,目前已有4家企业签约入驻。预计到2027年,园区产值将达到30亿元。

  作为第一家入驻园区并率先正式投产的宜宾企业,绿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快速落地和顺利投产,离不开帮扶工作队的积极牵线月,该公司在巴中成立,将成熟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从宜宾带到了这里。

  据康渤介绍,工厂在今年3月底开始生产;4月底,首批12万支锂离子电池正式出货,销往浙江宁波。这批“巴中造”锂离子电池将应用于电动工具、智能家居等产品。

  为了帮助拓展电子信息产业技术人才教育培训路径,帮扶工作队还整合资源,在恩阳区职业中学打造宜宾恩阳电子信息产教融合示范基地,建立集“产、学、研、训、创”于一体的产科教协同平台,努力实现“教育链—人才链—产业链—创新链”四链融合的示范效应。

  “我们建立了3个实训教室,设备都已经安装好了。等学生开学,他们在学校也能学到‘一线’知识,掌握一项技能。”李念东站在实训教室门前介绍。

  教室外,提前返校的学生路过新建成的实训教室,好奇地向窗内张望。看到一台台摆放整齐的教学机器,学生们发出阵阵惊叹。

  从原材料到成品,从人才到技术,一枚小小的锂离子电池背后,串联起的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。从实训教室走出的学生,也将陆续走上技术岗位,成为巴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生力量。

  “我们不仅要招引企业,更要构建生态产业,努力推动恩阳与宜宾产业‘双向奔赴’。同时,通过生态聚合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,为两地产业链协同发展积累经验。”帮扶工作队领队邱俊辉介绍。

上一篇: 东莞东菱获得分切机专用废边切料机专利进步加工功率

厂家推荐

相关新闻